中国网讯 7月20日,以“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
活动期间,贵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景联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
中国网:请问贵港在发展轻工产业上有什么比较优势,近年来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效?
张景联:感谢对贵港发展的关注。近年来,贵港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大力发展特色轻工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们具有以下四方面得天独厚的支撑:
一、“黄金枢纽”的区位与物流优势。贵港交通便捷,地处华南、西南、珠三角及北部湾经济圈结合部,是平陆运河、珠江-西江战略通道的内河枢纽。水运方面,贵港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珠江水系首个吞吐量破亿吨的内河大港,占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的66%;平陆运河建成后,5000吨级船舶可直达北部湾钦州港,出海航程大幅缩短至268公里,贵港港将升级为北部湾的重要供给港和江铁海联运枢纽。陆路方面,贵港境内有5条高速公路、12条国省道贯穿,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经过,是西部首个“县县通高速、通高铁”的设区市。辖区内发达的“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能显著降低大宗轻工品物流成本,使产品能便捷通达粤港澳,并借助平陆运河直联东盟。
二、“要素富集”的资源与保障优势。贵港作为广西“鱼米之乡”,甘蔗、水果、木材产量全区领先,为食品加工、家具制造提供充足原材料。石灰岩储量超2000亿吨,矿产资源丰富,可有力支撑建材、造纸产业发展。贵港市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能源腹地,拥有投资330亿的国家级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广西首个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厂华电贵港电厂,以及在建的投资百亿级抽水蓄能电站。全市劳动力超380万,居广西第三,拥有12所中高职及技工院校、超百家职业培训机构,年培训熟练工人超4万,能通过“订单式”培养精准输送人才,本地用工成本明显低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三、“能级跃升”的载体配套优势。贵港聚焦“八个要”和“四个一流”目标,着力构建“2+5”园区格局,近五年累计投入超60亿元推进园区“八个一”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市内园区已建成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全覆盖的绿色生产载体。贵港同步深化生产要素集成改革,推动园区蒸汽从230元/吨降低到200元/吨,企业用水价格下降1元/立方米,物流价格降低100元/车,年均为企业减负超亿元;全市攻坚盘活批而未供及闲置低效用地近万亩,实现载体承载力与企业获得感双维度跃升。
四、“蝉联第一”的营商环境优势。贵港市秉持“亲商、爱商、护商”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马上办”机制,大幅度缩短办件时限,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免证办”。自治区、市两级共43名实体经济服务员提供蹲点服务,“桂i企”小程序24小时响应企业诉求,营商环境综合得分连续四年全区第一,正致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依托上述优势,贵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培育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铸就“南方板材之都”。聚力打造千亿木业集群,成效卓著。现有木材加工企业42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近五年新增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240家,在库规上企业超700家,目前全市年产人造板材近2700万立方米,表面装饰板近6000万平方米,产值突破500亿元。“中国南方板材之都”品牌全国驰名。
二是创造“从无到有”的产业转移典范。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基地,成功集聚爱玛、绿源等5家排名前十的整车龙头及120余家配套企业,目前全市电动车整车年产量突破200万辆,产品涵盖了两轮、三轮、四轮整车及车架、电机、塑件、线束等零配件,实现了产业规模从小到大、品牌从无到有、链条从短到长的飞跃。“好电车、贵港造”,品质卓越口碑好。
三是擘画“生活用纸之都”蓝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中国—东盟生活用纸产业园,累计吸引35家名企入驻,其中新招引了植护、理文、泰盛3个投资超百亿元的生活用纸全产业链项目,待项目完全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300亿元。“中国生活用纸之都”正加速崛起。
四是传统优势焕发集群新彩。悉心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与羽绒产业集群,已建成桂平木乐休闲运动服装生产基地、港南桥圩羽绒产业集群、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三大高能级平台,实现了“一根纱”到“一件衣”的全产业链发展。全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2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105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贵港服装品牌的名声越唱越响。
五是“富硒品牌”闪耀西江。贵港立足富硒沃土,大力发展富硒粮油食品加工业。全市有106家企业129个产品获自治区富硒认证,数量全区第一,“中国生态富硒港”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贵港轻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是“黄金区位、要素洼地、完善配套、一流环境”四大优势与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实干奋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荷城”古郡到特色轻工新城,贵港正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振兴之路。
中国网:请问贵港未来发展特色轻工产业的主要方向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加快推动特色轻工产业发展壮大?
张景联:感谢您的提问。特色轻工产业是贵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引领,聚焦“五链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高端绿色家居产业方面,以“中国南方板材之都”为依托,推动板材加工向智能定制升级,打造个性化、高品质定制家居产品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家居品牌。力争到2026年,木业家居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加快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
纺织服装产业方面,深化“东纺西移”战略,引进数字化装备与低碳印染技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构建“智能纺织—绿色印染—高端设计”体系,贯通“纺纱—织布—成衣”全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到2026年,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力争达100亿元以上。
现代造纸产业方面,以技术革新驱动绿色升级,推广环保原材料与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特种纸、生活用纸、纸制品、卫生用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低碳循环造纸产业示范基地。到2026年,现代造纸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力争突破50亿元。
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方面,强化“三电系统”(电池、电控、电机)核心零部件补链,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打造面向东盟市场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力争到2026年,新能源电动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60亿元,整车年产能达600万辆以上。
粮油食品加工产业方面,发挥“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优势,建设富硒粮油精深加工链。联合科研机构开发功能性健康食品,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打造“贵港硒品”国家级地理标志品牌。到2026年,粮油食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为推动特色轻工产业做大做强,我们以六大措施激活发展动能。
一是强化企业服务,推动企业提质扩量。建立“行业风险动态监测机制”,精准帮扶企业纾困解难,“一企一策”培育优质企业,激发企业生产积极性。
二是强化项目攻坚,筑牢产业支撑。开展“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建立“联审联批”绿色通道,整合审批环节,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加速项目落地达效。
三是强化精准招商,补链强链延链。深耕粤桂产业协作,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靶向招商,全程跟踪解决项目落地堵点,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
四是强化园区赋能,夯实承载基础。推进产业园区“七通一智”基础设施升级,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宜居宜业生态。
五是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质效。鼓励企业设立技术中心,支持木业家居、食品加工等领域“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培育更多自治区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六是强化市场开拓,构建双循环格局。组织企业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这类展会,同时加快发展电商业务,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人了解贵港企业的品牌,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未来,贵港市将以特色轻工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政策、资金、服务“三聚焦”,加快打造千亿级轻工产业集群。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