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7月20日,以“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
活动期间,防城港市政府副市长许伟接受了中国网的专访。
中国网:请问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在发展医药产业上有什么比较优势,近年来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效?
许伟: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宣布“我们支持在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创新合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是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创新平台。为什么总书记、党中央如此关注这里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优势,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六年来成效如何。这里用三句话来表达我的理解:
一是以试验推动战略落地。在我国的外交战略布局中,“周边是首要”。目前,我国医学开放平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在西部沿边地区的防城港市建立医学试验区,就是承担着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为新时代加快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探索新路的使命。为此,国务院明确医学试验区的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方向,即以开展国际医学人文交流、促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为核心,重点发展医学实验动物繁育、药物临床前研究、传统医药开发三大主导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出台15条支持政策,正在推进2.0版本新政策编制。自治区出台了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其列为“高水平建设”重点任务,目前正在编制支持广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不久前,防城港市委、市政府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保障 加快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家—自治区—市”三级联动的政策体系。
二是以平台促进开放创新。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在我国开放合作的大棋局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支点,但这里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连接的是我国大湾区以及中南、西南地区,辐射的是东盟国家、上合组织国家,在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中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商机无限的合作机遇。建设六年来,先后成功举办国际性论坛10余次,吸引37个国家的740多位代表参加,发布《防城港宣言》《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倡议》等论坛成果。累计派出170批次工作组赴28个国家开展交流活动,与国外13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功打造“中越边境跨国医疗救助绿色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常态化举办中国—东盟医学交流与合作培训班,链接上合组织与东盟国家的“防城港渠道”加快形成。
三是以载体带动产业集聚。医学试验区虽然面积不大,但具备发展医药产业的有利条件。比如,“沿海沿边连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拥有北部湾和十万大山两大“聚宝盆”,中草药资源品种超2000种,海洋药用生物超600种,是国内重要的八角、肉桂的主产区。同时,宜居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康养产业的理想之地。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深入用活用好“国15条”政策措施,转化落地了一批重大平台载体。比如,中国—东盟区域医药交易(集采)平台、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繁育基地、白沙湾国际自然医学度假区等已进入试运营阶段,获批广西首家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试验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实验猴存栏量达1.1万只,国际CRO头部企业药明康德落地投产,广西鹭港生物的AHT-101、AHT-102注射液获国家临床试验许可,医疗器械企业达35家,产品备案注册量从2019年3个增至155个,位列全区第四,上海联影、中科伊和、奥德医械、诺港生物、康盈红莓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加速集聚,正以企业“葡萄串”支撑起产业的“大愿景”。
中国网:请问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未来发展医药产业的主要方向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
许伟:面向未来,医学试验区重点构建 “3+N+AI”的产业体系,即重点打造医学实验动物繁育、药物临床前研究、传统医药开发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创新药械、健康食品、国际医疗康养等N个特色优势产业,并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持续擦亮三大主导产业的“招牌”。我市繁育实验用猴已有20余年历史,五阴猴繁育条件获业内公认。“国15条”政策中,支撑试验区建立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储备中心、种质资源基地和进口实验动物活体,并将进口审批权下放至广西实施,吸引不少企业和机构。规划建设6000亩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繁育基地和实验动物进境隔离检疫场,药明康德、常春生物等企业已入驻,实验猴存栏量1.1万只,未来将打造10—15万只存栏量规模的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基地,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建设全球最大的实验动物影像中心和数据中心。同时,我市拥有广西生物活性分子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已取得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等成果,正在争取海关部门扩大中药材进口通关目录,更好地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和经典名方二次开发,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已通过GCP备案,具备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资质。以实验动物繁育为源头,以药物临床前研究为突破,带动医药制造业的集聚,打造“实验动物繁育-药物研发-医药制造”全链条,是实现三大主导产业高效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二、打造N个优势产业新的“样板”。医学试验区的区位优势无可复制,我们常说看病要遵医嘱,一些东盟国家的心脑血管疾病、重度地中海贫血、高处坠落伤、严重车祸伤患者,通过“1369生命直通车”得以救治,每年至少有3万名东盟国家民众到试验区诊疗、体检、复诊、买药、康养,跨境医疗合作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前景和效益。许多企业选择落地,看重的是东盟市场,以及创新药械在“国15条”政策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支持。研发环节,支持企业以国外已上市药品的临床数据在国内申报注册,节省大量临床试验时间及成本投入。审批环节,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医学试验区分中心对“两品一械”进行优先审评审批,不到一个月即可完成。贸易环节,中国—东盟区域医药交易(集采)平台可以提供国际撮合服务,积极探索和推动国际医药政策、法规、标准衔接。依托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医学试验区建立“专家联审、技术联评”双机制,为“三新一特”食品提供产品创新、研发、孵化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已获批2个新食品原料,将有力促进健康食品产业集聚。
三、打好对外开放、产业政策、金融财税、科技研发、人才引育的“组合拳”。为了加大对企业的吸引力,我市与自治区产业引导基金、市场化基金公司合作,设立5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针对企业需求推出了医学贷、医学担等产品,为企业解决融资。每年自治区科技厅还从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基金、国际交流、高层次人才引入、人工智能赋能等七个方面予以经费支持。多项人才政策对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予以奖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试验区将结合现有的产业发展成效,主动抢抓人工智能机遇,重点发展AI辅助药物研发、智能诊疗设备、医疗大数据应用、数字中医诊疗等赛道。今年9月,我们计划联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办2025年数智健康创新应用大赛,联合自治区医保局举办“人工智能+医保健康”专题展,届时欢迎大家与我们继续深入交流探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